武大主页| 旧版入口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喜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

来源:测绘学院    发布时间 : 2024-04-30      点击量:

4月29日,2024年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洪山礼堂举行,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主持会议。我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获评“湖北省工人先锋号”,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庞小平教授上台领奖并发言。

会上,诸葛宇杰充分肯定了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为我国极地事业做出的成就和贡献,对武汉大学极地工人先锋号团队不畏艰辛、薪火相传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鼓励武大极地测绘加强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为中国极地战略再添国之重器。(测绘学院工会 徐永芳  审稿 黄丽)

附: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庞小平教授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跨越两极 测天绘地

炼就极地工人先锋号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发韧于1984年。40年来,团队跨越南北两极,测天绘地,在万古荒原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足迹,谱写出一曲曲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壮歌。

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考察团队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近40年来,武汉大学师生坚持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科学考察任务,传播了和平利用极地的中国主张,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学校广大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畏艰险,勇担远征天涯的尖刀班

为了让五星红旗在南极上空高高飘扬,一代代中心师生不畏艰险,将热血献给祖国的极地科考事业。

自1984年极地测绘的创始人—鄂栋臣教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武大师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参与创造、并大力弘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勇于迈出“人类的第一步”。

从建立东西南极测绘基准开始,中心测绘出覆盖近30万平方千米的地图,命名了359条中国南极地名,构建了支撑中国极地考察管理的共享服务平台;在中国挑战生命极限的7个“首次”中,都有中心极地测绘尖兵的身影;在中国13名勇士向被称为“生命禁区”的Dome A挺进时,都有中心教师冒着风险导航引路。

中心在南极测绘一片空白的冰雪大地上,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极地测绘技术体系,为维护国家权益、为炎黄子孙在极地拥有永久立足之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将和平利用极地的中国主张传播到世界。

薪火相传,培育执着拼搏的科考队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一代代武大师生薪火相传,在极地大课堂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心先后遴选182人次参与了我国40次南极科考和17次北极科考,是我国参加极地考察时间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培养出一批善于拼搏、业务精湛、适合极区考察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由长江学者和杰青领衔、青年骨干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极地科考队伍,已成为国际一流的极地研究团队。

敢为人先,彰显极地科研的硬实力

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中心师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努力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极地科研人的创新作为。

中心参与了每一个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创建工作并创造了多项第一,如绘制我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命名第一个中国南极地名,出版中国第一部南北极地图集,建设中国第一个极地考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境外第一个北斗监测站;开创性构建了我国极地信息化测绘体系,支撑了极地冰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为我国极地科考提供了保障。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40年的无悔坚守,40年的团结奋斗,炼就了排除万难、勇担使命的极地工人先锋号。我们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省委和学校领导下,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服务国家极地战略,聚焦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等重大科学问题,为推进我国极地事业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上一条:武汉大学工会召开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暨党支部集体学习会

下一条:学校领导“五一”节前走访慰问先进模范教职工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