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 何萍
何萍,女,汉族,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武汉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列宁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研究;研究特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列宁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事迹如下:
曾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现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罗莎·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第一子课题:“时代问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及其转换研究”。
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项学术著作奖等多项。与陶德麟教授共同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代表性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下卷)、《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方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与李维武合著);主编:《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列宁思想在21世纪:阐释与价值》;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文学院 张晶
张晶,女,1982.3出生,中共党员。2018.9湖北五一劳动奖章,2018.8第六届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2016.6第八届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2017.1 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7.1 中国大学MOOC慕课2016年度优秀工作者,2018.12武汉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
作为一名80后高校青年教师,张晶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而富有激情。在她看来,大学的文学教育不仅要有文学性、学术性,更肩负着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为此,她将文以化人的观念融入中外文学经典教学中,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心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以外,她积极投身慕课教育与通识教育第一线,是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核心通识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与一般通识课《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的主讲教师,其主讲的《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放多期,选课人数超过7万,《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入选2017年获教育部首批公布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慕课课程,张晶老师对教学孜孜不倦的热爱、矜矜业业的勤勉、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始终如一。她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知识储备、科学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每一门课,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所教课程已连续多年在学生期末评教中名列前茅,荣获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外语学院 罗菁
罗菁,女,198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她热爱教学,关心学生,团结同事,敬业奉献,各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翻译教学、教学竞赛和口译实践方面表现突出,是一位颇具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2010.10 第一届“中译杯”全国同声传译大赛一等奖, 2014.8,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北省“教学 能手”,2014.10,武汉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015.7,武汉大学第七届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翻译系教学团队), 2016.8 湖北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并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12 ,2015-2016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7.5,武汉大学第十二届“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教职工)”,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译杯”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在省级、华中赛区、国家级口译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教学方法,求实创新。罗菁老师教学态度端正,备课认真,爱岗敬业,上课精神风貌良好,教态亲切自然,严谨而不失活泼,教学设计颇具特色,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风格具有延伸性、开拓性、前沿性。近三年来,本科生对她的教师评价平均分为99.46分,她教授的《口译笔记法》《综合英语》更多次获得满分的评价。
教学业绩,成果斐然。 她曾荣获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湖北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湖北省“教学能手”称号,为武汉大学赢得了荣誉,也在青年教师中起到了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翻译实践,反促教学。 在实践方面,罗老师有100万字以上的笔译经验和丰富的国际会议口译实战经验。此外,她积极带领学生观摩和参加各种高端国际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让他们接触真实的口译环境,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也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新闻与传播学院 肖珺
肖珺,女,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曾获得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9),第十四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7),首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微博智库联合发起)(2018.12),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研究委员会首届视听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2018.11),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2016)。武汉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专业理论课程类),2017.12,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014.12.31,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2016.9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6,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优秀导航。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现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网络传播系支部书记和副主任,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认真完成校院系各项工作,团结协作并奉献大量个人时间参与公共事务,曾获评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烛光导航工程优秀导航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术道德端正,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本科、研究生工作量常年饱满,本科生对课程评分保持98分以上,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多项。从2015年起,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创立新媒体互动学习产品【狐说】,获评“湖北正能量工作室”、全国重点高校新闻传播类公众号等荣誉。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宁夏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智库“首席专家”等学术兼职;担任《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蓝皮书)执行主编,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责任编辑;长期参与中国新闻奖等各级各类网络新闻、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工作。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等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逾70部/篇,多篇成果获省部级、学会奖等多类奖励。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人师表、诚信务实,无违纪违规问题。有多篇研究报告获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和新闻网站的采纳,获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批示多项。是一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和道德情操的人民教师。
艺术学院 黄蓓
黄蓓,女,197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曾获得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科学论文二等奖,湖北省教育厅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武汉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2017学年度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杨云奖教金,主讲的《外国戏剧史》获评省级精品课程,与郑传寅教授合著《戏曲进校园》获评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度“十佳图书”,并获2017-2018年度中南六省(区)优秀教育读物畅销书奖。
她热忱关爱学生成长,倾注心力投入教学,积极践行先进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高,2018年本科生评教分数为满分(参评比例100%)。为研究生开设每周定期线上辅导和答疑课程,反响良好。积极开展教改研究,编撰的教材《欧洲戏剧史》(与郑传寅合著)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遴选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戏曲史》修订组专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材修订及配套教材《中国戏曲作品选》的编写工作。
科研成果渐丰,在国家核心刊物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千年百戏——长江流域的传统戏剧》(中华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系系列丛书),合著《中国戏曲》《欧洲戏剧文学史》《欧洲戏剧史》《戏曲进校园》等教材多部,合译《易卜生的工作坊》《<牡丹亭>舞台四百年》等,为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戏曲史(湖北卷)》申报组子课题负责人。学术兼职包括黄冈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评论员等。成为武汉大学第七届教代会代表,曾获得教代会优秀提案奖。
历史学院 薛梦潇
薛梦潇,女,1986年12月出生,群众。曾在2017年,武汉大学第14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士恒青年学者”称号,2018年,武汉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薛梦潇于2016年入职历史学院以来,科研与教学方面都获得了一些成绩。科研方面,先后在《中国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17年,论文成果获武汉大学第14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同年,该教师被评为“士恒青年学者”。教学方面,该教师的课程颇受历史学院、文学院与弘毅学堂学生欢迎,所承担核心通识课“中华文明史”,也得到选课学生好评。2018年参加武汉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
经济与管理学院 曾伏娥
曾伏娥,女,1972年7月生,无党派人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市场营销咨询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学会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知识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MBA 企业案例大赛专家库成员。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编委,《珞珈管理评论》专业主编。2006年6月留校任教,200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1年任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同年入选湖北省社会科学界优秀青年学者;2016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主持各类国家级课题6项,其中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发表英文论文16篇,其中SSCI/SCI论文13篇;发表中文论文近40篇,其中A类重要期刊论文15篇。主编教材8部,其中面向21 世纪“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 部。近五年指导博士生13人(含留学生博士2 人),其中已毕业3 人;指导硕士生41 人,其中已毕业29 人。指导学生3 人获国家创新奖,1人获湖北省优秀本科论文奖, 4 人被分别选送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和天普大学以及其他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或继续深造。联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马里兰大学等高校,以及南宁百货、南方电网、银泰百货、武钢集团、中百集团、武商集团等不同行业的企业,搭建科研与教学平台,先后为50多名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服务。
法学院 项焱
项焱,女,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1月,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持人),2017年12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人),2018年12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2018年12月,武汉大学本科教学业绩奖。
认真对待教学本职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性思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家国情怀。在授课与考核方式上灵活多变,广受学生赞誉。
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丰硕教学成果。作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项目团队负责人,先荣获“姚梅镇优秀教师奖”、“2017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乐于奉献,积极投身法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作为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执行主任,努力改善我院实验教学条件,主持建设法学院“虚拟现实云法学实验教学系统”,推动法学院实验教学跨入智能化发展的超车道,为培养新型信息化法治人才准备条件。
以身作则,培育学生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身体力行,指导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免费法律服务,为法学院学生法律援助实践提供平台,培育了学生志愿服务精神。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楼笛晴
楼笛晴,女,197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获湖北省楚天学子,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出版基金二等奖,2016年获湖北省人大研究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武汉大学“烛光导航”优秀教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佳教师”,2018年获武汉大学本科教学业绩奖 。
笛晴老师自入校以来,积极参与所在系和学院以及学校的各项事务,并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取得了成绩,比如在科研方面获得了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出版奖项,湖北省人大研究二等奖,以及学院、学校教学方面的多个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楼笛晴老师作了一系列的工作,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在2014年,楼笛晴老师主持建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服务于学院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2017年,楼老师主持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学院的开放实验室项目,服务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达到近三百人次,受到学生和学院的好评。在2017年7月,楼笛晴老师作为武汉大学春晖社团的指导教师,伴随春晖前往贵州赫章进行支教。回到武汉大学之后,她继续担任春晖的指导教师,春晖社团也她指导期间获得了多个优秀社团奖项。目前,楼笛晴老师担任武汉大学创新与创业训练指导教师。
2018年7月,楼笛晴老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前往西藏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援藏工作,也成为西藏大学政法学院第一位女性援藏老师。在西藏期间,楼笛晴老师为西藏大学政法学院的本科学生完成了两门课程的教授,较好地完成了援藏任务,获得了政法学院的好评。
社会学系 慈勤英
慈勤英,女,1964年2月出生,民建。专著《福利依赖:事实抑或建构》获得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六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论文“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方式选择的反思”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文革、社会转型与剥夺性贫困---对贫困人口特殊年龄分布的一种解释”,2004年湖北省政府社科三等奖。
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着重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角度关注促进弱势群体向上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建构。聚焦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社工实务的推进;贫困和社会救助的研究;人口政策和热点人口问题的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社工实务的开展;是教育部第二届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武汉市2014年社会工作领域黄鹤英才计划。
发表贫困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是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首席专家,并主持贫困研究的国家社科、湖北省、武汉市社科基金、民政部以及湖北省民政厅等七项课题。专著《福利依赖:事实抑或建构》获得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六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论文“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方式选择的反思”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文革、社会转型与剥夺性贫困---对贫困人口特殊年龄分布的一种解释”,2004年湖北省政府社科三等奖;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关注中国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提出对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关注必须要有性别视角,保护女性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才是根本。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等人口学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湖北省计生委委托课题20余项。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倡导和推进。参与湖北省、武汉市社工人才培养、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等政策的制定,参与修订包括:湖北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2014)、《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武汉市社工人才培养、武汉市社工服务项目规范制定等等。是武汉市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理事、第一和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专家评委。书长)。和省卫计委在科研、政策制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合作密切。承接了原计生委委托项目20余项,以课题报告、政策建议、专家论证等方式为人口政策的完善做出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军
杨军,女,196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18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获得武汉大学首届本科教学业绩奖;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标兵。
杨军老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中服从组织安排。在教学上,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近五年每年教学工作量300学时以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结合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教材内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等向教学内容转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专题讨论、参观展示、时事点评、读书心得分享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常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热心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和党团日活动;重视教学研究,五年内主持、参与教研项目4项;在研究生培养中把严格要求和爱护帮助结合起来。在科研上勤奋耕耘。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出版著作和教学辅导书籍3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发表了35篇论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纸发表文章36篇。积极运用研究成果服务党政决策和理论宣传工作,多次撰写社会思潮动态报告,参与相关部门的舆情分析会议,2017年参加了湖北省、武汉市和武汉大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
信息管理学院 吴丹
吴丹,女,197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度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2年获国家-“-”称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4);中国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年会2015优秀论文奖(排名第3);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优秀通选课(排名第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名第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奖(排名第3);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第十二届“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教职工)”;武汉大学优秀“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排名第2);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优秀导航师;2011,2012,2015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2017,2018年武汉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第五届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吴丹,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系主任。入选首批国家“--”、教育部“-”、以及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是“人机交互与协作”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信息检索分卷副主编,The Electronic Library等4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JASIST等10个SCI/SSCI期刊审稿专家。国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亚太分会秘书长、国际数字图书馆联合会议筹备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计算机学会数字图书馆委员会委员、中国索引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深受学生爱戴,被选为武汉大学2018年度十佳“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数学与统计学院 吴晓群
吴晓群,女,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2007年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七);2013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17年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17年 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018年 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吴晓群,湖北红安人,2000年获武汉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武汉大学计算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现为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导,兼应用数学系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网络、非线性动力学及混沌控制。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柯满竹
柯满竹,女,197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2008年获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奖;2011年获-项目;2012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二等奖。
柯满竹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党支部书记。她精于教学,从教十几年来,兢兢业业,潜心育人,坚持参与本科生、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参与多个前沿性讲座教学,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是师生心目中的“四有”好老师。作为物理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党支部书记,她思想进步,工作踏实,身体力行,积极带领支部成员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组织的各种文件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建设新时代奉献力量。她勤于科研,主持国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项目2项,骨干成员参与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在权威物理期刊Nature, 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等上发表论文近70篇。她所在的团队攻坚克难,在声学人工结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突出的创新性成果, 首次从实验上实现了声子晶体的定向发射、声波负折射效应及成像、声表面波等,获得了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她突出科研育人,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林毅
林毅,女,197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18年12月,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7年12月,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2016年11月,武汉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6年1月,武汉大学青年教师PPT教案微赛三等奖。
林毅副教授积极参与及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及改革。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分析化学实验”慕课课程建设,并已在珞珈在线及中国大学慕课使用。完成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暨武汉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1项,主持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专题研究项目1项。积极参与通识课程《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建设并担任主讲教师。所承担的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连续两年获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
科研方面,在表面分析化学及纳米生物技术方向深入开展工作,在病毒多色标记、动态示踪及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被人民卫生出版社聘为“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化学》编委,并担任其配套教材《基础化学实验(中英文对照版)》副主编。作为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工会宣传委员及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工会小组长,完成了工会相关各项工作,协助完成工会宣传报道多篇。
生命科学学院 姜星莉
姜星莉,女,197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政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2001年,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12年 获得武汉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姜星莉同志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以来,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与修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狠抓党建,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学院综合改革,2016年12月生命科学学院成为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2014年以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8人。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评估结果为A,排名并列第4;在世界ESI前1%的学科排名中,2017年新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免疫学”,2019年1月新增“微生物学”,学科综合实力和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积极向学校争取各种资源,攻坚克难,推动杂交水稻大楼、植物温室、动物房、大楼消防整改等多项建设,极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严守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办事,清正廉洁。在生活中,关心群众,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待人真诚,努力为全院师生解决工作和科研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生命科学学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命科学学院 彭方
彭方,女,1972年11月出生,群众。获得生命科学学院第二届“我心目中的优秀导航师、优秀班级导师”“网络投票最佳人气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排名第六)。从事微生物分类学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参加国家科考队前往南极和北极共十次,获得大量极地微生物资源,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和命名新细菌物种42个。
获得生命科学学院第二届“我心目中的优秀导航师、优秀班级导师”“网络投票最佳人气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排名第六)。参加教材《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数字课程(分册II)》、《发酵工程实验教程》的编写。
作为指导老师,六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武汉大学大学生公益项目“清泉计划”,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用水进行检测,科普健康饮水知识,捐赠净水器,解决逾万名孩子的饮水问题。作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副主任通过对生物材料的保藏和技术支持,每年服务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500-600家,为其专利的申请和论文的发表提供支撑(每年支撑专利授权300-400项,SCI论文发表50-100篇)。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王静
王静,女,1966年11月出生,九三学社。“国家-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杰出校友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12年);国家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负责人)(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国家“-”领军人才(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优秀)(2017年);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2017年)。
王静教授长期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与生态空间保护基础应用和实践研究,学风严谨,勇于创新,待人谦和,团结同志,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于教学中,受到学生好评。
王静教授在脚部骨折养伤期间,积极参与并成功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圆满完成自然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等,并指导研究生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工作认真负责。她曾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土资源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重点工程等课题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排名第一)等,年均到账科研经费在200万元以上。
王静教授以第一作者并通讯作者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Land Use Policy》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成绩突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家和各省(市)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家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重大工程,曾负责建设全国不同类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监管野外长期观测科研基地,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土地资源管理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和支撑。
动力与机械学院 李晓红
李晓红,女,1959年2月出生,群众。“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复杂结构焊接接头智能超声检测机器人研制及应用”获2017年广东省科技三等奖/主持。李晓红老师是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无损检测教学与科研工作。最近十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和科研成果奖近10项,其中“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应用关键技术”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老师坚持“导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人生理想。在学生眼里,她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同时还是挚友。她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主持的教改项目“无损检测课程综合体系建设与高端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获2013年湖北省高教成果一等奖,同年12月被评为武汉大学十佳--“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7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近些年,李老师率领团队,自主研发具有硬件、软件匹配的智能/自动检测系统,获发明专利授权16个,软件著作权7个。再接再厉,参与申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水下超声、电磁、射线综合无损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获批立项;李老师是课题1负责人,主持的 “无损检测多方法综合工艺设计和缺陷综合定量评估技术研究”,获中央财政专项经费226.00 万元;将为我国水下结构和设备的运行提供技术安全保障。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孟威
孟威,女,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12月武汉大学2017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先进工作者;2018年1月武汉大学2017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先进工作者;2018年2月被授予武汉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在2017-2019学年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理论学习,提升领导能力。通过抓好“三会一课”,落实基层党建。以“师生结对共建”为平台,通过组织师生党员开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等理论学习、赴上海嘉兴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优秀党支部评选和党支部风采大赛,夯实党建工作。硕士1603党支部获评校研究生党支部风采大赛一等奖,2016级研究生杨铮获评教育部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通过营造科创氛围,提升培养质量。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我院学子获得“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20余项全国性学科竞赛大奖。学院连续2年获评校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先进集体。强化就业指导,提振就业质量。打造精品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指导研究生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我院先后获得校运会男子团体冠军、校腾飞杯篮球赛冠军,连续3年获评校优秀研究生会等。秉承服务理念 履行工会职能,着力打造“四个师生工程”。即每年开展一次师生运动会,一次师生羽毛球赛,一次师生联欢会,一次青年教师沙龙,为师生搭建学习生活交流平台,关爱困难教职工,凝聚学院精气神,为学院发展保驾护航。学院获评武汉大学2016-2018年度先进二级工会。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万臻
万臻,女,197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获武汉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16年获武汉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万臻老师是土建学院一名兢兢业业的基层女教师。她时刻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参与学院工作及系党支部建设中,作为岩土道桥系支部副书记兼代理教学副系主任,她多次组织支部学习,辅佐书记、主任开展各项系支部党务活动、教学活动。在日常工作中,她还承担工会小组长一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每年在校运会的拾贝项目为学院争得荣誉,在日常计划生育、职工体检、学院运动会、工会组织相关活动上做良好纽带,积极为老师们服务,增进集体情感。在工作中,2016年她获批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珞珈青年学者,在教学方面不断提升。她不断完善建设《中外桥梁美学赏析》一般通识课程,她秉持审美教育理念,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搭建着美好桥梁,她探索教育改革研究,采用多维度教学法,让教与学的过程立体丰富,并卓有成效。2018年她参加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建设,成为24名主讲人之一,在2019年参与该课程的慕课建设。此外,她全年积极参加学校青椒论坛活动,参与武汉大学新进教师工作坊培训、广西教学周等,多次进行教学示范。作为教发中心教师工作组新进成员,她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合格的教学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们一起不断精进。
水利水电学院 朱焱
朱焱,女,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8年,第六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农业水利工程组,特等奖;2018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3)。
朱焱,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系党支部宣传委员,副教授,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上取得良好业绩,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1)教学方面:承担2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担任本科班主任,治学严谨,善于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效果好,获得2018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并获得2018年第六届全国水利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在担任班主任和硕士生导师期间,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配合学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另外主持和参加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9篇,SCI收录论文19篇,EI收录论文11篇,获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科研专著1部(排名第二),研究成果是201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重要成果之一。(3)社会活动方面。该同志同时担任水利工程系宣传委员,在工作中善于配合党组织工作,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组织党支部活动,在运动会、学院年会等活动中身体力行,起到带头作用。
卜方玲 电子信息学院
卜方玲,女,196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互联网+”时空信息智慧感知技术与设备系统,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6);2016年,对地观测传感网实时动态GIS及长江流域典型应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1/15);2014年,地理空间传感网关键技术与系统,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颁发的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16);文章“Semantic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to OGC SOS to Access and Shar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s”被国际SCI杂志 IET Software评为2017年度最佳论文(Awarded the 2017 Premium Award for Best Paper in IET Software);被评为电子信息学院2016-2017年度“我心中的好导师”十位优秀导师之一。
长期担任学科平台课“信号与系统”和“信号处理实验I”的主讲教师,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了教学实践改革,撰写的教改论文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学生将实验课程的成果直接成功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
作为2016级“卓工班”班主任,不仅学习上严格要求,更注重专业能力和视野的培养。2018年4月,带领2016级卓工班学生赴深圳访问中兴、OPPO和大疆等公司,学生与研发人员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激发学习热情。唐瑞、孔垂顺和郭洋三名同学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第一名(特等奖)。
长期担任大学生科研导师,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荣获“湖北省铜奖”、“武汉大学一等奖”、“武汉大学首届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一等奖”;本人荣获武汉大学首届大学生创意作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坚持科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总经费283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7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国际SCI期刊IET Software 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
计算机学院 彭敏
彭敏,女,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全国计算机大会“IT女性精英论坛最佳风采奖”一等奖、国际会议IEEE ANTS最佳论文奖、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武大学报”优秀作者等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课题1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项,所指导的研究生团队获得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团队奖、湖北省年度科技创业团队奖。
彭敏教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坚持立德树人,对学生因材施教,传道授业,甘做扶梯;坚持创新为本,对科研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坚持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热爱武大,宣传武大。
在教学工作方面,她担任人工智能课群组组长,负责AI系列课程的管理组织与建设,主讲本科和研究生《人工智能》,并担任课程组组长并组织学院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教改和专业申报工作。获批教育部-华为新工科教改项目1项、获全国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指导学生曾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二等奖、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课题、湖北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所指导的研究生团队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团队奖、湖北省年度科技创业团队奖。
在科研工作方面,她担任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在人工智能/ Web信息等领域方向的SCI期刊和A/B类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括6篇顶刊和3篇顶会。目前在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自科基金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项目各1项,与小米合作技术攻关课题9项、华为教改1项、机场应急指挥项目2项等。已完成各类研发项目40余项,成果服务于3家部委、5家机场、3家研究所、20余家企业。公安部列装产品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计算机大会“IT女性精英论坛最佳风采奖”一等奖、国际会议IEEE ANTS最佳论文奖等。
爱我珞珈,助力学校宣传工作。彭敏教授拍摄并经研究生AI算法处理的武大校园风景图片刊登于《Science》武大125周年校庆特刊封面,并在封面内页登载了封面创作故事,彰显了武大人文与科技并重的特色。她长期为学校提供宣传摄影作品,她在中国教育报、今日头条以及我校各类新媒体官方平台上累计刊登我校相关摄影作品五十余幅,包括三个100000+报道。在全国摄影艺术双年展和湖北省摄影艺术双年展中多幅作品获奖,在近三届教职工摄影展中共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为学校和学院争得荣誉。
网络安全学院 腾冲
滕冲,女,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武汉大学2015-2016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第四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学校二等奖、学部第一名;教学论文获中国教育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滕冲老师用心教学,关爱学生,是一位有亲和力、有温度的好老师。面对大一新生的第一门专业课考试试卷,她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道答题,逐个联系每位学生,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出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指导:鼓励、指正、提醒和建议。滕老师用心教学,更是充分显现在其课堂上,她运用翻转课堂、小班研讨、分享展示、节选MOOC等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不同学生群体精心组织课堂。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潘励
潘励,女,1963年11月出生,群众。获得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2017年“教书育人奖”荣誉称号。作为教师2017-2018年中一直担任本科生课程的主讲老师,主讲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数字摄影测量》和《摄影测量原理》,讲课时能够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得到师生们的好评,2017年获得首届教学育人奖。同时还担任2016级国防生班班主任,这个班级在各个方面的成绩位列全校国防生班中前列。同时发表学术论文五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作为业务副院长在学院主管实验室建设,遥感信息工程实验中心 2016年1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2月获批第一批“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实验中心的空地一体移动遥感观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平台项目,现已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上线。
作为洪山区人大代表能够积极履职,服务于社区居民,为区政府献言献策。2017年11月被选为洪山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深入社区、院校和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收集民情民意,作为一名新的人大代表,能够虚心向有经验的老代表们学习取经,努力做好人大代表的工作。履职工作得到社会居民好评,在2018年评测中得到全优的成绩。
测绘学院 魏娜
魏娜,女,198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获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14);2016年,获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排5);2010年,获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 )优秀论文奖。
魏娜同志是高精度GNSS应用领域的青年学者。多年来,她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科研、教学方面刻苦钻研、乐于奉献、成果丰硕,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魏娜同志师从刘经南院士,致力于北斗坐标系建立领域的研究工作,为北斗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研究成果多次获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青年基金1项,北斗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863项目和北斗重大专项各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本领域SCI/EI 论文10余篇。
她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坚持以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为目标,始终将学生的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因材施教,不浮躁,不急进。积极参与研究生课程建设,参与讲授中文课程三门,国际留学生英文课程两门。担任2018级硕士班的班主任,除在专业上答疑、解惑,还十分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党支部组织委员,她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此外,她还主动承担社会服务工作。担任JoG等多个国际SCI期刊以及测绘学报等国内期刊审稿人,地球科学年会分会召集人等。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捷克、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多次协助本单位举办大型国际和国内会议,如IGS workshop 2018、CSNC2013等。
印刷与包装系 刘全香
刘全香,女,196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参与完成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教研项目获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图像复制原理”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2015年度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地工作,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除主讲“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印刷生产流程的组织与开发”、“图像复制原理”、“信息记录材料”等多门研究生及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外,还一直承担着全校通识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的主讲任务,该课程被选定为“武大通识3.0”首批通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湖北省及武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得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独立完成的“图像复制原理”MOOC课程已多次公开上线开课,并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平台上线,面向社会免费开课;同时在“武汉大学珞珈在线”上线,对我校学生采用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各自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编出版《图像复制原理》、《信息记录材料》、《数字印刷技术》等多本专业教材。
注重教书育人,积极承担班主任、烛光导航、科研导航、学生实习指导等工作。曾担任我系研究生德育导师和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细致,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好评。积极承担本科生烛光导航和科研领航工作,导航本科生40余人,对学生学业、科研、规划等进行全程全方位引导。1月初,带队我系2018级本科生组成“专业认知研学团”,赴上海和浙江参观考察强生(中国)有限公司、陶氏杜邦、艾利丹尼森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引导本科生增强专业内涵认知,了解行业科技动态,激发创新学习思维,拓展成长成才视野。
作为研究生导师,精心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悉心指导学生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就业前景好。
重点实验室 周春霞
周春霞,女,197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南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关键技术,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排名5;极地基础测绘与冰雪环境动态过程研究,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排名5;南北极地图集,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2010,排名10;3S技术集成在极地冰貌环境与地壳动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排名9;2012年,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2012年,楚天科技新星;2011年,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第27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优秀考察队员;2007年,武汉大学优秀班级导师;2003年,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周春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并免试攻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随后申请提前攻博,2005年获武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作为我校首次派出的女队员,参加中国第17次南极科学考察,赴长城站执行科考任务。2009年,她参加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赴黄河站开展科考工作,也成为湖北省首位去过南北极的女科研人员。2010年,参加了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赴中山站执行科考任务。此行,她还担任了中山站度夏副站长兼科考小队队长的工作。考察中能吃苦、敬业赢得了同行队员的钦佩。极地之行,使周春霞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国际南极科考中要继续站稳脚跟、掌握发言的主动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力量,要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因此,周春霞更加注重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工作积极,有良好的学术作风。在扎实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二十余项,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极地专项1项、863前沿探索类课题1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0余篇。
基础医学院 何小华
何小华,女,196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2018年);湖北省创新群体(2017年);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5年);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2013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8年);-计划(2007年);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5年);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2004年)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发育源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病理生理生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近年来,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发生机制与治疗的实验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等技术平台,揭示KCNQ、TRPV1、Kv1.3等离子通道与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针对癫痫、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的新机制、新靶标。同时,针对新发现的离子通道药物靶标开展药物研发,基于我国特有动物多肽毒素资源,筛选、鉴定特异性作用于疾病相关膜通道及受体的多肽毒素,进一步开发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重要药用前景的多肽毒素,并进行药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为多肽毒素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的持续资助,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7项,同时参与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及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的研究。共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并参与多部专著(含英文专著1部)的编写,授权国家专利4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并于2004年荣获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计划,2016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获批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主持),2018年荣获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
同时,系统承担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的病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8部,发表教学论文5篇。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作为骨干教师参与医学机能实验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及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于2017年作为主要参与者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另外,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法国洛林大学合作已有10多年历史,是中法"无国界实验室"的中方负责人。共同申报课题,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发表学术论文,先后组织国际学术交流会议3次。
健康学院 王素青
王素青,女,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营养学》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017);连续两年(2017,2018)获得本科生优秀教学奖;连续多年获得院级优秀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在武汉大学工作的十间年,在政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各项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的三观改造,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和主动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科研上,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结题后,积极发表高质量文章,为后续申报国家级课题打基础;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2018年获得横向经费15万元;在研究生培养上,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名,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0多篇。目前仍有4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4名非全研究生和2名在职研究生。2018年发表SCI文章3篇,其中一区1篇,三区1篇,四区1篇。
在教学上,不仅基于教材认真备课,更把学科前沿带给学生,且善于把握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把知识融会贯通。目前主讲8门本科生课程(其中6门是课程负责人:《卫生学》、《专业英语》、《营养学》、《行为健康》、《社会医学》和《实验室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教学评价优良;是健康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最大的教师之一;主持的《营养学》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后受到广泛欢迎,连续两年稳居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第一名,今年更是多次出现在“本周课程热度排行”第一名。截至目前,《营养学》的选课人数已经达到37万人次。《营养学》于2017年获得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本人也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2018年参与学校基础通识课《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教学;面对10本自科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备课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也收获巨大,基本实现了从“有知识”到“有文化”的初级阶段;新的学期,需要再接再厉。2018年获得核心通识课《行为健康》的立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去解读人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目前在该领域,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借鉴,但这对于我们是机会,更是挑战,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该领域做一个补充。此外,承担的2门研究生课程《实验室安全》和《问卷设计》均是基于研究生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有针对性开设的,随着选课人数的逐年增加,也说明课程较适宜研究生的需求。
本科生培养上,从本科班主任开始,目前每年都会对一定数量(5-10名)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指导他们参与国家级/校级/医学部大学生创新计划、参加国际会议、撰写中英文文章,从2015年开始,指导的本科生每年都有SCI文章发表。
药学院 洪葵
洪葵,女,1966年10月出生,群众。2014中国精品期刊F5000论文;2015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2016微生物学报优秀学术论文;2018 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
洪葵,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新药发现研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英国皇家学会中国学者奖。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化学会,中国药理学会等海洋专业委员会理事,海洋药物期刊MARINE DRUGS(SCI 药学二区)编委。承担过多项研究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和973项目等,以及欧盟第七框架,泰国双边合作等国际合作项目。拥有17项与海洋药物研发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PCT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近100篇。2018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批,项目经费2344万。主讲“微生物学”课程,受到学生好评;每年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和烛光导航学生,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指导的本科毕业生获得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
第一临床学院 魏敏
魏敏,女,1964年10月,中共党员。获得2017年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获得2017年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突出贡献奖;获得2018年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先进工作者及医德医风优秀个人奖;获得2018年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突出贡献奖;所领导的东院产科获得2018年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最佳文明科室”奖;获得东院区门诊量前十名奖、出院病人数前十名奖、手术台次前十名奖。
学习党章党规,七一积极参加党员义诊。听党指挥。在医教研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并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好评,任东院产科主任期间,带领东院产科获得“最佳文明科室”奖,科室共获锦旗21面,个人获得锦旗19面;对待病人如亲人,一视同仁,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拒收红包7次。得到患者的信赖,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遵纪守法廉洁行医,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 多年来坚持定期义诊送技术下基层(恩施,赤壁,大悟,黄岗,鄂州,九医院,中样 阳新 沙洋,洪湖等地)。
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治疗,严格管理科室医药费用,认真落实各项质量指标。2018年度服务门诊病人9000余次、手术612台,成功抢救危重病人879人次。
热爱工作,无私奉献。主动申请到医院新院区工作。披星戴月,忘我工作。团结同事,爱党爱院爱科室,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与兄弟医院,兄弟科室多学科协助及合作,为创造世界一流医院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严谨求实,努力提高全科专业技术水平。科室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定期送医护人员外出开会学习。2018年,克服诸多困难,率先在东院新区与麻醉科一起开展无痛分娩,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及异常胎儿羊水穿刺引产。新开展产后盆底康复业务,静脉栓塞等高危孕妇的救治工作。
2017年及2018年个人完成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3篇。2018年科室完成繁忙医疗工作,同时完成发表SCI一篇,影响因子4.02;发表中文期刊二篇,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二项,参加申报国家自然基金1份。
第二临床医院 郑芳
郑芳,女,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教职工;2007年省教育工会先进女教职工;2010年武汉市青年科技奖;2010年省政府专项津贴;2016年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J-245-2-075-069-R01);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J-245-1-036-031-R04);200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Z-028-2-008-005-R01);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J-209-3-115-093-R01)
郑芳,2005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评聘为教授。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检验分会常委,代谢性疾病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分会动脉粥样疾病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获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一直以来从事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鉴定和遗传病分子诊断的研究。发表第1和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总计影响因子130,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批3项。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1部,主编和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共5部,副主编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是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2010年武汉市青年科技奖。
医学部机关 熊瑛
熊瑛,女,1969年10月,中共党员。牵头组织的《“互联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改项目;武汉大学2016-2018年度优秀工会工作者。
熊瑛同志自担任医学部副部长、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以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群众路线,在理论学习上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在履职尽责上主动作为,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作为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以上率下,积极作为,带头学理论学业务、带头讲党课,带领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加快推进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锻造了胜任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作为医学部副部长,思路清晰,忘我工作,全力服务领导决策,对于学校及医学部党政联席会安排部署的工作都是高质量高标准抓好落实;作为工会主席,心系会员,默默奉献,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心里装着职工,凡事想着职工,干事为着职工,时刻把职工的冷暖和安危放在心上。
在长期的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中,该同志熟悉医学教育规律,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群众基础好、口碑好、威信高;政治站位高,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议政、议事能力,是一位优秀的管理干部和党务、工会工作者。
医学职业技术学院 鲁亚平
鲁亚平,女,196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度被评为武汉大学医学职院优秀教师;2014年10月获得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会;2014年7月获全国医学职业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5年5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湖北省卫健委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2016年7月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党员;2017年12月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女教职工;2018年5月被评湖北省优秀护理工作者。
鲁亚平老师从事护理教学33年,先后担任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和护理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专业方向主要为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鲁老师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护理专业带头人,注重与同行间的合作,带领教学团队秉承学院护理专业的优良传统,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塑造护理教学骨干的责任纽带,与教学团队老师们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在2015年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荣获团体总分和个人全能第一的好成绩。
伴随人口老龄化到来,鲁老师注意学习和研究老年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先后主编全国高职高专规范教材《老年护理学》、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社区护理学》、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带领系部同仁一起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将人文关怀素质培养融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促进专业课程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护生的培养质量。
校医院 关秀萍
关秀萍,女,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武汉大学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本人能够恪守职责,时刻牢记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秉承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服务宗旨,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科学治疗。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医疗管理工作中能够廉洁自律,依法履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各项工作能良性运转。主要成绩如下:
积极营造校园健康教育宣传氛围,提升师生员工的健康意识。先后7年为大学新生举办校园急救讲座,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各院系,学生课堂,讲解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肺结核等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健康意识 。
做好师生员工的年度体检工作,为师生员工的健康保驾护航。教职工年度体检,自己精心组织,不断优化体检流程,注重质量把控,异常患者跟踪访视,提高教职工信耐度。在学校的支持下,根据教职工疾病谱的变化,不断完善体检项目,使职工能及早发现疾病,有效治疗。每年新生体检,注重结核患者排查,有效控制校内传播。
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保障校园各类大型活动的医疗安全。每年学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新生军训,医疗保障尤为重要,自己多次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及时协调工作,保障医疗保健工作圆满完成。
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 何莲
何莲,女,197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18年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
何莲同志是科发院联合分工会的会员,是科管一线年轻的“老”革命,是科管队伍中的巾帼翘楚,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领路人。她是一个有着深厚科技工作情结的武大人,怀揣着武大梦,牢记使命、脚踏实地、果敢坚毅的一步步开拓方寸天地。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简单,她在普通的工作中挑战不可能,她亦柔亦刚,人如其名————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何莲同志现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平台条件与成果管理处处长,同时兼任中国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职。全面负责高水平成果管理、科技创新平台条件建设、自然科学自主科研项目管理及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的运行管理工作。身兼重职,“忙”是工作常态。近两年,在她的领导下,我校获国家奖7项,更在2018年实现了我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利用优势学科、优势领域进行多维整合,牵头组织筹建“武汉光源“、教育部前沿中心、集中攻关大平台等科研利器,参与组建国家实验室;此外,我校新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在全省高校中为列第一。她管理着14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和独立科研机构,以及百余个科研平台,为学校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从无到组建,集成了学校测绘遥感、资源环境、城市规划、经济、法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资源,对统筹策划到综合管理都极具挑战,建院一年多来成绩显著,不但快速的承接了政府采购项目,所产出的成果也被国家部委采信,先后承担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多个研究项目,提出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后评估方法受到高度好评,并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评估中实施应用。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创新为国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了重要支撑。出版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 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的专著,创办了“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双月学术论坛”。此外,定制人才培养课程,招收了公共管理学硕士8名,公共经济管理学硕士14名,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的博士3名。
何莲同志勤学善思,乐于帮助、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她做为科发院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党总支委员,一直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中央八项规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积极参加学校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的各种专题学习,严以修身,廉洁自律。工作中,她作风硬朗,一丝不苟,为学校事业发展倾尽全力,对科研人员无私相助。为帮助科研人员更加精准的阐述科技成果,她勤于学习,反复琢磨交流,凝练精华句斟字酌,经常加班加点直至材料修改满意;为帮助科研人员争取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她奔走呼吁,耐心教导科技新兵开展工作,并关注青年干部的成长发展。生活中,她积极乐观,爱好广泛,有着有趣的灵魂和满满的正能量,她总是笑面一切做生活的智者。
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 冷俊
冷俊,女,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0年 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012年 被评为武汉大学保密工作先进个人、武汉大学优秀信息员;2014年 武汉大学第二期机关与直属单位青年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2015年 被评为武汉大学保密工作先进个人;2010/2015/2018年年度考核优秀。
冷俊,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先后在基础医学院教办、本科生院综合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创业学院办公室工作。多岗位历练,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吃苦,敢闯能创,为武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参与教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主持完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文章4篇。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大力推进全覆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面向全校学生,推进2018版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全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建设,打造《创业论坛》、《创业导航》等品牌课程,每年超过7000人次学生选修。面向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学生,开展“武汉大学自强创业班”建设计划,探索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向在校生创业团队,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助近300万元。
积极培育校内外共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每年邀请100余人次行业专家走进创新创业课堂,近10000人次学生受益;通过编写教材、教研立项、专题培训等多途径提升教师双创教学能力和水平。2016年以来,聘请了130余位校内外创业导师,24名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
大力推动创业学院成员单位合作,促进学校创新创业资源、信息共享共建。2015年以来,创业学院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成功获批首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双创示范基地,为学校争取到建设经费1720万元。
后勤保障部 邓惠颖
邓惠颖,女,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荣获武汉大学幼儿园“读书标兵”称号;2017年荣获武汉大学幼儿园“师德标兵”称号;2018年被评为后勤保障部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心底无私天地宽
担任武汉大学幼儿园总园园长以来,邓惠颖同志牢固树立“党在心中”的坚定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努力全面推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力求从后勤保障的角度出发,为学校青年教职工排忧解难,带领全园教职员工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在学校后勤保障部的关心和支持下,邓惠颖同志确定了以“培育幼儿,服务大学,奉献社会,办武汉大学教职工满意的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提炼了“享珞珈之灵秀,育书香之稚子”的12字办园理念;并大力推进办园理念在幼儿园的深入落实。近几年以来,幼儿园师生及环境处处书香氛围浓郁、珞珈特色凸显,重视教师岗位培训和坚持开展工会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所分园连续多年获得“武昌区教育局绩效管理优胜单位”、“武汉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幼儿园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获得学校教职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邓惠颖同志担任总园园长近十年,但她始终不放松个人对事业、对专业的追求。近几年来,她通过自学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公共营养师等和幼儿教育相关的职业资格,被遴选为武昌区政府学前教育督导督学,成为湖北省国培计划的专任讲师,还坚持每年在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1——2篇。这种生命不止、学习不断的精神,对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树立了典范,大家都向榜样学习。在她的带领和鼓励下,幼儿园专任教师职后学历提升率为100%,获“武昌区学科带头人”荣誉的教师达12名。
图书馆 申艳
申艳,女,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2017年4月负责项目“微天堂真人图书馆”获第14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国际营销奖第三名;2017年9月指导社团“阅微书社”获选“全国高校阅读推广十佳学生社团”;2017年10月“微天堂真人图书馆”项目在全民阅读称号评选中获得“阅读推广优秀项目”;2018年9月负责项目“高校真人图书馆资源整合共享的研究和实践”结项,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鉴定等级为“优秀”。
作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共享空间的创建者之一,申艳和医学分馆的同事们一起,以“学习与协作,沟通与分享”为宗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创新交流及协同创造的知识共享空间,结合新时期新条件,不断优化馆舍环境,提升工作质量,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加温馨而有创意的服务。
作为图书馆的宣传馆员,不断改进工作形式、丰富阅读内容,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创建了“微天堂真人图书馆”、“医学人文知识竞赛”、“古典文学知识大赛”等品牌活动,深受校内外读者的欢迎。
出版社 郭园园
郭园园,女,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2002年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提名奖;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郭园园同志自从事出版工作以来,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宗旨,自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业务素质过硬,编辑工作业绩突出。
该同志从事责任编辑工作22年,所策划、编辑的图书多次获奖。其中,《比较刑法原理》: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04年获首届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2005年获第二届湖北图书奖荣誉奖,2003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经济犯罪通论》: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1年获湖北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1998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人权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获全国普遍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同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第五届优秀图书编辑一等奖。《宪法基础理论》:2002年获全国普遍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1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犯罪通论》:1999年获第二届湖北出版名人佳作奖。《刑罪通论》(修订版)、《经济法学》(修订版)于2001年和2005年获中南地区大学版协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量刑改革之路》:2015年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014年,郭园园同志担任出版社终审室主任,负责图书终审工作,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严把图书政治关和质量关,与同事(共3人)每年终审近千种图书,平均退稿、退修问题书稿约30种,为出版社图书出版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出了贡献。
体育部 成慧君
成慧君,女,1976月11日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获得全国教育部直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18年武汉大学本科教学业绩奖;连续5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
作为一名执教20年的体育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坚持以学生本,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立志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每年的课时总量在体育部的全体教师中都名列前茅。课前认真备课。课上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和密度,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崇尚快乐体育,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科学的锻炼方法,身体得到了锻炼,意志品质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多年来本人一直负责学校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每年都负责组织30多个院系的全校本科生广播体操比赛以及校运会开幕式上的千人广播操表演。
2015年—2018年,连续负责组织了校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工作,每一次都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满的完成任务,受到体育部领导和各位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参加2015年—2018年学校学生“腾飞杯”篮球比赛、研究生篮球比赛、“火炬杯”排球比赛、全校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以及研究生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的裁判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也是我们体育部非常重要的工作。2005年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即为测试中心一名成员,全校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不仅完成了测试工作量,也参与完成后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作。
体育部的各项日常工作本人都参与其中,且多项工作还是负责人,或者是骨干成员。体育部的很多工作是琐碎的,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完成的,一直秉承自己的一个信念: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力求做到最好的自己。
附属学校 何莉
何莉,女,1973年9月出生,群众。2012年12月评为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先进个人。2013年8月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证书。2013年9月荣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证书。2013年11月西部大开发“手拉手共建高效课堂”赴新疆教学专题报告获荣誉证书。2014年3月武昌区教育局颁发“武昌区教师学科带头人”证书。2016年7月 荣获武汉大学附属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6 年7月 荣获湖北省工会“优秀指导教师”证书。2016年9月主持武昌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荣获课题结题证书。2016年10月《都市家教》(全国省级优秀教育期刊)论文论文评比荣获一等奖。2016年10月国培计划送教下乡获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荣誉证书。2016年10月武汉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教学研讨(说课类)获荣誉证书。2017年3月武汉市小学数学“高校课堂”优秀教学案例评比荣获一等奖。2017年12月荣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2018年1月 评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优秀女教职工”。2018年3月 评为武汉大学“先进女教职工”。2017年8月—2018年7月武大二附小教学专职(走教)交流,获武昌区教育局认证。
1993年毕业分配到武大一附小工作至今,任数学教师、教务主任。武昌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成员。武昌区教育局《小学“全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丛书编辑委员会验证核心团队成员。
【公开发表论文和刊物】①《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讨》、③《启迪思维,主动参与,乐于研究》、④《“数学小屋”校本建构》(其中核心期刊论文两篇)。主编的小学总复习教程《小考当家》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发行。【近年工作表现】2011年—2013年开发出武大一附小《数学思维课》、《数学小屋》、《展开思维的翅膀》系列校本教材。2011年—2018年主编武大一附小《数学小屋—学生趣味活动》系列校本课程。2012年主编武大一附小六年级《总复习训练手册》自主校本作业设计。2012年—2014年主编武大一附小低年级《数学校本练习册》自主校本作业设计。 2013年获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2015年10月主编《武大一附小2014—2015学年度数学教研活动及优秀教案集》2016年11月加入李强名师工作室。2016年获湖北省工会“优秀指导教师”证书。2016年国培计划-湖北省送教下乡示范课获省级荣誉证书。负责的团队2017年7月评为武汉大学附属学校“先进教研组”。现正进行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践研究》的中期研究。2018年评为武汉大学先进女教职工。
后勤服务集团 王玲
王玲,女,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评为饮食中心先进个人及饮食中心管理十佳;2018年评为饮食中心先进个人。
自1986年来校参加工作至今,她已在学校后勤服务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三十余春秋,作为饮食中心质监部业务副主任,王玲始终充满忘我的工作热情,尽职尽责勇挑食品安全重担,时刻以敏锐细微的神经审视着中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理顺各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流程,提高饮食服务效能,她时常深入“一线”督导,狠抓“一线”的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
2018年在集团安全质量月活动中,她积极配合中心的质量月活动,利用自身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管理经验指导食堂大力推进食堂后厨色标化管理、无水化管理。每个月针对不同的供货商、季节的变化对蔬菜原料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生鲜荤食进行重金属和生化指标的抽检,对库存原料的合法性和“三期”进行检查,从源头保证了食堂餐厅用上放心食品原料。经过她与大家的共同努力,饮食中心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长期以来,王玲同志始终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以一名女同志的微薄之力默默推动着学校饮食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进程,她牢记着质量检测、检查监督到位、确保饮食安全这一份责任。
国际教育学院 叶欣
叶欣,女,198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武昌区优秀政协委员、武汉市百名名优律师。叶欣,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武昌区政协委员,并在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曾荣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武昌区优秀政协委员荣誉称号,并入选武汉市司法局评选的首届百名名优律师。
该同志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勤勉务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学生的好评。主讲课程获得武汉大学通识3.0课程立项,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项目等,独立出版的专著入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丛书(并获武汉大学一级科研奖励),先后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部分成果被国家机关采纳及奖励。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以走访调研和撰写理论文章、提案等方式,代表教师群体积极建言献策;所撰写的调研文章被政协机关评为优秀论文,展现了高校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参加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深入基层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实现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各种法律实践及社会活动,丰富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素材,推动了自身在研究领域的创新思维,实现了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有力结合。